近日
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公布了
《關于2021年度全市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項目的通報》
(錫宣發〔2022〕 4 號)
我校報送的
《傳承工匠精神 服務制造強市》
喜獲優勝項目
全市僅有20家單位獲此殊榮
我校智能制造工程中心
學校積極發揮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大職能,尤其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和對外宣傳工作,積極開展文化品牌宣傳實踐。
辦學62年來,學校扎根地方和行業辦學,并跑產業發展,實現了從“一臺數控機床”到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現代化“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智能制造辦學優勢和文化品牌。
學校2019年入選國家“雙高”校A檔建設單位(全國前10)后,2021年CCTV1“新聞聯播”報道了學校建設智能制造專業集群、賦能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近年來,學校聚焦智能制造特色,在文化傳承和對外宣傳的體制機制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和宣傳輿論氛圍營造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相關報道
創新工作機制
打造專兼結合宣傳隊伍
學校黨委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和對外宣傳思想工作,成立了學校對外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黨委書記任組長。出臺了《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新聞宣傳工作考評獎勵辦法(試行)》《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環境文化宣傳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同時將對外宣傳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全校年度工作計劃,并發布對外宣傳工作計劃指標,形成推動學校新聞宣傳和輿論引領的有效工作體系,打造具有錫職特色、社會影響的智能制造特色品牌。
今年4月以來,學校以新一輪機構調整和崗位聘任為契機,進一步調整和充實了師生通訊員和網評員隊伍,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協同發力”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并通過配備專項經費、開展理論學習、業務培訓、線上線下交流等手段,提升宣傳隊伍綜合素質和工作積極性,為做好學校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人力資源和物質保障。
學校還每兩年召開一次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系統回顧過去兩年的宣傳思想工作,分析新形勢下學校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新情況。
2021年以來,學校在各級各類媒體上報道學校在黨的建設、人才培養、智能制造特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舉措和成績,各類宣傳稿件471篇,其中國家級媒體64篇、省級媒體195篇,有效提升了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學校也連續多年被省教育廳評為江蘇教育新聞工作表揚單位。
我校機械教工一支部登上《人民日報》
豐富陣地內涵
凝練特色文化宣傳品牌
學校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和對外宣傳思想陣地建設,打造了“三館四園一中心”(即校史展覽館、無錫院士館、惠山泥人館、機械工業文化園、吳文化園、無錫名人苑、大學生創業園和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成立大學生宣講團,并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在不斷實踐中凝練和宣傳智能制造特色文化品牌。
吳中偉院士子女來校參觀無錫院士館
無錫名人苑 吳文化園
吳中偉院士子女與大學生宣講團部分成員合影
學校集中展示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智能制造技術和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已兩度(2015年、2021年)入選省級科普教育基地,是每年新生入學教育和專業認知的重要載體,也是宣傳學校智能制造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該中心年接待校內外參觀考察200余場、累計6000余人次。2020年學校“智造工匠文化”品牌申獲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學校文化育人成果《高職“一體兩翼三融合”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也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職院校首批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文明學校等榮譽稱號。
我校機械文化苑
“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江蘇省文明校園
營造輿論氛圍
實現外宣工作提質增效
經過多年實踐積累和文化沉淀,智能制造特色校已成為學校辦學特色中最亮眼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特色文化也在校內外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尤其是今年以來,學校相關做法屢次被國家、省級媒體宣傳報道,在行業內和社會上形成了良好輿論氛圍。
今年4月,央視《新聞聯播》以《深化產教融合 職業教育為產業發展賦能》為題報道了學校立足智能制造特色辦學取得的關鍵性成果;6月,江蘇省教育廳簡報專題報道學校現代職教體系建設,重點介紹了學校在智能制造領域技術引領、人才培養的相關做法;11月,學校全國樣板黨支部“黨建引領踐行工匠精神”做法登上了《人民日報》,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行業贊譽。
江蘇省教育廳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