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弘揚特色非遺項目,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們感知工匠精神,體悟中華文化的精神基調,近日,體育部“尋訪非遺小分隊”前去潤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中,面塑非遺傳承人首先向同學們介紹了面塑的起源與發展。面塑,俗稱捏面人,是源于我國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節令時候,古人會用面粉做成“棗花”“月糕”“面魚”“面羊”等食物,用于祭祀。據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靨兒。”到了宋代,這種習俗已相當盛行。之后隨著時代的變遷,面塑逐漸演變成了專供欣賞的民間工藝。在老師的講解下,同學們學習了捏、滾、貼等多種手法,原來不成形的泥料逐漸在學員們的手中鮮活起來,形態各異、別具特色。除了面塑體驗,同學們還跟隨老師學習了鋦瓷這門古老的民間手藝。中國有句俗語叫“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修復的技術。修復好的瓷器,不影響實用性,更添幾分觀賞性和裝飾性。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大家都感到非常激動和開心,不僅了解、認識、傳播了優秀傳統文化,近距離地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也進一步激發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將繼續深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古老非遺融入當代生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