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加快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構建“1+2+N”數字化治理模式,推動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學校高質量發展。
錨定學校高質量發展目標,強化數字化治理頂層設計。學校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數字化治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學校數字化治理工作,構建完善的“校、院、室”三級組織架構,明確各方職責,將數字化治理工作納入各部門年度績效考核,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用。以“系統設計、整體考慮、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為建設思路,科學編制建設方案,統籌校內外資源,從人才保障、資金投入等方面推進數字化治理工作。先后出臺《數據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梳理了22大類234項規章制度,建章立制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構建技術和管理兩大體系,夯實數字化治理有效支撐。一是構建“五步八核三階段”技術體系。“五步八核三階段”,即縱向聯通數據全生命周期的五個環節、橫向融通數據管理八大核心、三階段逐級治理。
學校遵循“一數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則,對源數據進行了分類定級,以業務場景為驅動,建設了主題庫、專題庫、指標庫、資源庫和知識庫。依據“接入集成、探索稽查、清洗融合、質量提升和歸檔管理”的數據生命周期的五個環節,制定校級數據標準,實現數據統一聯動、統一調度監控、統一管理維護。在數據生命周期內,按照“元數據、數據標準、主數據、數據目錄、數據質量、數據安全、數據血緣、數據模型”八大模塊進行治理。按照“把全局,立典型,廣推進”三階段逐步治理。
學校梳理了280多個在線業務流程、124項具體工作標準、貫通44個業務系統的2152張數據表。以34個信息系統的數據庫為權威數據源,為95個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數據,為54個系統之間提供兩兩數據交換服務,實現業務數據實時可采集、處處可復用、全面可管控。
二是構建“多元主體,全網貫通”的管理體系。學校對內貫通“個人、部門、學校”三層級主體,構建“師生一張畫”,以師生個體為用戶對象匯聚綜合信息,生成數字畫像,對個人成長與發展進行客觀充分的評價和預測;構建“部門一條鏈”,貫穿部門核心業務,實現部門數據的“采、治、用”一體化,對數據鏈責任范圍內的數據進行全方位管理;構建“學校一張網”,以“教學診改”工作為抓手,將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數據進行集成、共享、協同。對外連接政行校企等校外多元主體,集成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高基表等云平臺數據,打造多元覆蓋、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協同共治的“教育一朵云”,全方位協同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
通過數據流通推動業務閉環,實現管理閉環。學校針對個人、部門、校內、校外多元主體對象構建反饋中心,基于AI技術進行數據質量的稽查和清洗工作,通過管理閉環夯實底層數據基礎,反哺數字化治理水平螺旋式上升。
聚焦典型業務應用場景,加速數字化治理轉型升級。學校圍繞“管理服務、教育教學、師生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監測指標三大維度,聚焦N個業務應用場景開發應用,實現多樣化成才、協同化成長、差異化施教、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的治理效果。
在管理服務方面,以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安全化運維為目標,深化“不見面審批”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過程可溯、信息透明的閉環管理,梳理1500余個數據項,匯聚85個關鍵數據子集,形成綜合校情“N場景”,建設“校長駕駛艙”“處長駕駛艙”“院長駕駛艙”。
在教育教學方面,以差異化施教和個性化學習為目標,探索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場景,打造立體式展示、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學習的數字教學環境。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抓手,依托校情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優化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學校建設國家高水平骨干專業7個,其中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群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通過專業群建設聚焦業務應用場景。以“課堂質量革命行動”為牽引,利用“一平三端”大數據平臺,打造100門校級以上精品課程。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為著力點,形成“蘇南模式”特色,全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學校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在師生發展方面,以實現教師協同化成長和學生多樣化成才為目標,通過數字化與“教、學、研、管、評”的深度融合,強化過程性評價,通過實施“師生數字素養提升計劃”,助力師生提升數字素養。以“三階遞進提升計劃”為導向,依托人事管理等系統數據,建立教師個人發展評價體系。以“三個四成長成才方案”為抓手,依托教務管理等系統數據,優化學生考核評價機制,助力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