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學院2020年“對口單招”招生簡章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高校
★?教育部信息化建設試點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江蘇省文明學校
★?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
★?江蘇省平安校園
★ 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選擇常熟理工學院的十大理由
常熟理工學院是江蘇省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1958年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十多萬名各類人才。學校現有隔湖相望的東湖、東南兩個校區,設有14個二級學院(部),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萬多人,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7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1個省招生。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凝練了“注重通識、融入業界”的人才培養理念,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優越的區位
學校位于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坐落于人文薈萃、山明水秀、交通發達的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蘇州常熟,東倚上海,西鄰無錫,北接南通。
敬業的教師
學校師資隊伍“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精干高效”,現有教職工135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多人,高級職稱590多人,博士460多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200多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優秀教學團隊(科技創新團隊)10個,具有行業背景的“雙師型”師資約占1/5。以執著的敬業精神、精湛的教學藝術和豐碩的教學成果言傳身教,教書育人。
勤奮的學生
以“勤奮刻苦、明德博學、志存高遠”為優良學風,培養“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時代英才。畢業生考研升學率逐年上升,2019年有450人考取研究生,且多數為原“985”、“211”工程高校和國外知名大學。其中,有87名學生被諾丁漢大學、利物浦大學等世界名校錄取繼續深造。
規范的管理
學校注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過程控制,并建立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四位一體的綜合信息系統,充分發揮職能部門與二級學院協同育人,全面實行“班主任+輔導員”二元制學生管理模式,以“嚴明的規章、有序的運行、積極的創新”為特色,全程、全員、全方位推進人才培養工作。
貼心的服務
學校貫徹“以生為本”服務理念,構建集“學業服務、生活服務、信息服務、助困服務、心理服務、就業服務”六位一體的學生服務體系,以“到位、有效、貼心”為原則,為學生提供學業、成才保障。
多元的資助
除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以外,學校還利用區位優勢,充分挖掘社會資源,積極拓展解困助學渠道,設立許璞獎學金、77物理獎學金、鵬旭醫藥獎學金、長春化工獎學金、阿科瑪獎學金、隈利實國際助學金、農商行助學金、偉眾助學金、雙維助學金、敬鵬助學金、德康博愛基金等近30種獎助學金。各類獎助學金從1000元至20000元不等,另外,每年為貧困學生提供數百個勤工助學崗位,保障學子順利成長成才。
精彩的活動
精心組織科技、文化、公益、競賽、體驗、交流、創新、創意、創業等活動,打造多彩的校園生活。近三年,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應用設計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等賽事屢獲佳績。學校獲批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累計入駐149個創業項目,其中具有法人資格的大學生創業項目64個。
優質的就業
穩居高位的就業率、良好的蘇南就業區域、優秀的就業質量,為學生提供了職業發展的廣闊天地。已建立就業、實習基地170多家,平均每年舉辦招聘會、宣講會300余場次,發布就業崗位約1.8萬個,畢業生職業流向以高技術技能崗位為主。多年來,畢業生年內就業率穩定在98%左右,其中2/3以上的畢業生在蘇州、無錫、常州和上海地區就業,學校連年獲得“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考核優秀”等榮譽。
優美的校園
學校自然環境生態優美,坐落在美麗的昆承湖畔,現有隔湖相望的東湖、東南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800多畝,建筑面積60多萬平方米,校園建有現代化的圖書館、大學生活動中心、教學樓、體育館、實驗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設施,學生宿舍統一安裝空調,為學生生活成長提供優越的硬件環境。
廣泛的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先后派出專家、學者赴十多個國家交流或進修;聘請外籍教師數百人次;與20多個國家及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聯系,開展交換生項目或科研合作;面向一帶一路沿線中亞地區招收4年制本科學歷留學生。另外,學校設有國家漢辦外國人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
常熟理工學院2020年“對口單招”招生計劃
???????? 以上計劃以省教育考試院最終公布為準
專業介紹
機械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掌握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及機械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能在機械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機械產品的設計與制造、檢測與控制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子電工學、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與材料成型技術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工程測控技術
就業方向:機械產品的設計與制造、檢測與控制、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測控技術與儀器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基本理論和測控系統與儀器工程知識,具有機電測控系統與電子儀器領域技術開發、系統集成和綜合應用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富有社會責任感,能在儀器儀表、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行業或領域從事與測控技術及儀器相關的系統設計、技術開發、工程應用、運行維護、工程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分析、自動控制原理、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傳感器原理與檢測技術
就業方向:可勝任電子信息、計量、測試、控制工程、智能儀器儀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等高新技術領域的設計、制造、開發和應用等相關工作,也可以選擇考研繼續深造。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電氣與信息技術、自動控制與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較為寬廣的電氣工程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科學基礎知識和創新精神,富有社會責任感,能夠在供配電系統、電力拖動與控制系統從事工程設計、技術應用、系統運行、試驗分析、工程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FPGA設計、自動控制原理、電機與拖動、電氣工程基礎、電力電子技術
就業方向:就業方向:可勝任工礦企業的電氣技術崗位,能在電氣控制、電力傳動、生產自動化和供電系統從事管理決策、系統分析、運行維護和開發集成等工作,也可到電力行業承擔管理和維護工作。
軟件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地方性、應用性需求為導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軟件工程和信息系統基本理論,具備本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軟件系統的分析設計能力和軟件項目管理能力,能從事相關行業應用軟件的設計開發、集成、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創新能力較強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IT職業英語、英語口語強化、溝通與演講、高等數學、高級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軟件工程、軟件測試、軟件項目管理、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與設計、JAVA語言高級程序設計、.NET技術、Web開發技術、嵌入式系統編程語言、項目實習等。
就業方向:面向IT公司,從事信息系統、嵌入式系統等各類軟件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維護等工作,從業的崗位有軟件工程師、系統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數據庫開發工程師、技術支持/維護工程師、產品工程師等;面向政府機關、信息化管理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企事業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維護,網絡工程建設與系統集成,以及相關軟件產品的操作、維護、技術咨詢、培訓、銷售等工作,從業的崗位有網絡工程師、系統管理員、網頁設計/制作師、網站編輯、數據庫管理員等。也可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相關技術學科、交叉學科的碩士學位。
市場營銷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市場營銷商科專業素質,同時兼具較高數據思維和數據能力的高級復合型新商科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市場營銷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熟悉當代市場營銷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熟練掌握大數據分析技能;能夠創造性地利用大數據解決實際營銷管理和決策問題;學生在畢業后更加能適應全球數字化轉型時代的當代商業環境。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查、營銷策劃、大數據基礎、新媒體營銷、數據分析與挖掘、跨進電子商務
就業方向:客戶運營與管理、市場運營與管理、新媒體營銷、業務拓展、市場調研,以及其他和市場營銷有關的工作崗位。
汽車服務工程
培養目標:以蘇南地區汽車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在汽車后市場領域從事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營銷與保險、汽車查勘與定損等汽車汽車后市場技術服務的應用型現場工程師。
主要課程:機械原理、汽車電子技術基礎、汽車構造、機械設計、汽車試驗與檢測技術、汽車動力與傳動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
就業方向:汽車及零部件試驗、檢測技術服務、汽車商務貿易、保險理賠、信息咨詢、汽車服務企業管理等方面工作。
服裝設計與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和經濟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具備綜合運用現代技術和傳統方法的設計手段對服裝產品進行開發生產、技術管理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從事服裝工程技術、生產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主要課程:紡織材料學、服裝設計、高級女裝設計與制作、高級男裝設計與制作、立體裁剪基礎、 立體裁剪、成衣紙樣設計、服裝人體工程學、服裝生產管理 等。
就業方向:能夠在服裝行業相關部門和領域,從事成衣款式與版型設計、服裝品牌與商品企劃、服裝營銷管理與國際貿易、服裝生產線組織與工藝管理、質量控制與成品檢驗等工作。
?